玉龍雪山下來後還有一個景點,很快地走完,沒有特別的印象, 按了幾下快門忡忡離去.溪水相當清澈,這是保護區,也是相當難得看到的.
穿著雲南服飾的女生,索性的自拍~景區裡與她拍照要收費滴.
天然ㄟ尚賀~小橋流水,有藍天有大山....雖為祖國,但身處異鄉讓人感到舒服的畫面.
17mm仍不夠廣, 有點失之毫里差之千里之憾...
把美景裝載SD卡裡帶會台灣囉
說到麗江,最使人難忘的就是那像江南姑蘇城的小橋流水風光。麗江城內到處是小橋流水,戶戶“盡枕”著滿是垂柳的小河!而古城內,濃濃的納西古文化活動,或者稱為東巴文化活動,是麗江古城之夜最重要的活動項目!還有那停留在明、清時代風格的納西族民居,如迷宮巷道的典雅藝品街道等等。因此,麗江古城被譽為世界唯一“活著的古城”!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麗江建城於宋代,到明朝時期,古城區內已經有一千多戶的居民了。那時的建築群,並不乏雄偉壯麗之作。明代的麗江統治者木氏土司,是一位積極吸收漢文化的君王, 由於麗江西南有一座文筆峰,因此木土司就把麗江命名為“大研”,“大研”就是大硯的意思,用硯台與文筆相對應,有文化興邦的意思。這就是麗江古城又稱為大研鎮的由來。
導遊在四方街提醒注意事項後,隨即鳥獸散. 小弟我最想拍的是麗江的俯視一景了.花了很長的時間在這,因要爬不少階梯,所以較少人來逛.
麗江古城中居民的房舍,大多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。幾乎清一色是人字屋架的瓦房,這些瓦屋樓房建築的形式不是“三坊一照壁”就是四合院,所謂“三坊一照壁”,其實就是三合院再加上一個照壁的建築格式。因此如果你站在獅子山頭,向下俯視麗江古城,只見一望無垠,清一色的瓦房結構,清一色的人字架房頂,那場面真是壯觀又壯麗,內心的激動真是難以用言語形容!
至高點也都是餐廳居多,如果只拍照不用餐的話,付個5塊錢. 還算合理~
看看下面的餐廳, 下午茶時間...客滿~在古城裡喝午茶, 說真的如果不是時間有限,我一定坐下來享受這千年古城的風味.
麗江城內既然到處見流水,那麼小橋之多就不在話下了,有河就有橋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麗江的小橋大多數是造型優美的拱形橋,大約在兩平方公里的城區內,就架設有76座大小橋 。不管是新橋還是舊橋,那橫跨在各處小橋上的玲瓏石拱橋,都令凌先生想起“水鄉小橋多”這句蘇州的美稱,因此麗江古城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“高原姑蘇”!而城內的青石板路面,斑痕累累,那是經歷了幾百年來,人馬雜沓而留下的痕跡。
迷宮巷道與四方街
麗江古城的另一建築特色,是巷道狹窄卻不會有擁擠之感,巷道在麗江城中就像蜘蛛網一樣穿來繞去,如果不是當地人,走入麗江城內深處的巷道裏,就像進入迷宮一樣,往往會讓你繞了好幾轉都轉不出來。要理清麗江古城的巷道結構,最畫龍點睛的一筆,就是掌握住城內市中心的四方街廣場。四方街的四角伸出了四條街道,通向四方,這四條主街道又各自分出無數的小巷道,因此巷道如網,往來非常的方便。
集市和街市構成了情調多樣、多采多姿的市井風俗畫面,最值得你仔細觀賞。四方街為古城集市的代表,這裏攤販雲集,古玩百貨琳瑯滿目。 古城的街市也很有特點,新華街原本是一條織麻、製革的街道,新義街是各國散客聚集的地方,餐飲風味多樣化,琳瑯滿目的工藝品,也是這裏的大特色。大石橋一帶的河段,是古城最繁華的街市,這裏河岸多的是飯館與咖啡座,情調浪漫悠閒。
古城內有六條街,其中這樣景貌的街道有四條, 全部都是商店...其實這對我沒什麼吸引點, 所以排在後面用短短的時間走一遭.看到這家冰淇淋店,好奇的駐足看了看, 美女...來隻冰棒唄.選了口味,付錢時嚇了一跳. 多少錢? 20塊,還真高貴阿.
餐廳琳瑯滿目,可以過了用餐時間, 一個人不知道除了冰棒之外還能吃點什麼???
咱們的特產ㄟ,可惜人不親土不親的,沒有意願買來吃....
古城內表演東巴文化的機構很多,但良莠不齊。訂做團將會推薦其中最優秀的表演機構給團員,以節目表演方式向觀眾介紹納西古典文化,由於節目內容活潑生動,觀眾在節目進行中,趣味盎然的一件件了解並接收了納西文化。
麗江紫禁城
就是古城內的木府,木府是明代木氏土司所建造的王城,是模仿當時的北京紫禁城而建,規模宏偉壯闊,殿宇壯麗無比,頗有皇家園林的氣派,因此又有“麗江紫禁城”的別稱。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對這座紫禁城發出了“宮室之麗,擬以王者”的讚嘆!
不管是“三坊一照壁”還是四合院,一定有面積不小的院落,人們特別喜歡在院內種植花木,培植盆景。有些院落除了花木的種植以外,另外又建有小橋流水,這就有了私家花園的起碼氣派了!因此麗江向來就有“麗郡從來喜植樹,山城無處不養花”的美稱。民居是古城建築的精華,漫步街巷,凡是掛有“重點保護民居”門牌的宅院,就是你最佳的觀賞目標。
這家是另外一家至高點, 因別無分號(附近只有這家可看到古城風貌), 拍照20塊.
其實很羨慕住在古城裡的居民, 我想是一種驕傲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