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地點: 衛武營公園
台灣畫眉:
不普遍留鳥,常成對出現在低海拔的濃密灌木矮叢中。翼短不善飛行,也不遠飛,雙腳靈活強健,喜歡在低叢中活動;常於濃密的草叢或灌木叢中鳴唱。
領域性強,不喜歡其他鳥類侵入領域。以昆蟲、果實或漿果為食。台灣畫眉的生存威脅,包括獵捕為籠鳥、生息環境因開發而日漸減少,以及進口種源相近的大陸畫眉逃逸野外,與台灣種雜交而影響到種源的純正。這種雜交後果將是生物多樣性的損失,成為生態保育工作的一項隱憂。
大陸畫眉具有極為明顯的眉斑,因此得名。然而,本地的台灣畫眉則不具眉斑這個特徵。本種為台灣山野最善於鳴唱的鳥類,不僅歌聲嘹亮、宛囀而持久,還會模仿其他鳥類的鳴唱。
繁殖期為3月至8月,築巢於芒草或灌木叢中,巢為碗狀,巢材為芒草葉、細樹根及樹葉;一窩平均產卵2-4枚。
戴勝: Nr.130
戴勝(Upupa epops),為金門地區普遍的留鳥。
嘴細長,向下彎曲,基部肉褐色,先端黑褐色。腳鉛黑色。
頭頂具有冠羽,冠羽末端黑色。上半身大致為棕褐色,下背黑、白(有時為棕、黑色)相間。肩羽到小翼羽棕褐色,其餘翼面為黑白橫斑相間的搭配(展翅時從覆羽到次級飛羽共有五條白色橫紋),初級飛羽黑色,近羽尖處有一明顯的白色翼帶。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。尾羽黑色,有白色寬橫帶。
亞成鳥體上為淡棕色和黑色的斑紋,腳略帶肉紅色。喜歡在開闊的草地、農田耕地以及菜圃活動,經常邊走邊快速啄食,動作敏捷。覓食時利用鎬狀的尖嘴戳刺,尋找藏身在泥地裡的昆蟲。
不很怕人,碰到驚擾會突然展開冠羽,接著展翅飛走。黑白對比的翅翼及驚鴻一撇的美麗冠羽,常給人特殊的驚艷感。拍翅動作優雅,翼展寬大,飛行速度平緩但富有節奏。
喜歡在廢棄的屋頂破洞、岩石洞穴中築巢,雌雄共同育雛。
今年衛武營的明星鳥,拍攝當天共分成三個鳥點,盛況空前阿. 這也應該是衛武營第一次出現此金門鳥.
去年也在高雄的圓山飯店出現過,但沒有拍到.今年總算彌補去年之憾.不用跑到金門去的啦,地球是圓的..(這跟鳥沒關係吼)
不過呢? 沒有拍到開冠還是有點小失望. 但秉持著"隨緣"心態, 拍到即是賺到啦.
這羽是公是母不知道,就是超帥~希望明年能再見
山鶺鴒(學名:Dendronanthus indicus): Nr.131
是雀形目鶺鴒科的鳥類,屬小型鳴禽,體長17釐米,上體灰褐,眉紋白;兩翼具黑白色的粗顯斑紋;下體白色。
上喙較細長,先端具缺刻;翅尖長,内側飛羽(三級飛羽)極長,幾與翅尖平齊;尾細長,外側尾羽具白,腿細長,後趾具長爪,適於在地面行走。
停棲時,尾輕輕往兩側擺動,不似其他鶺鴒尾上下擺動。飛行時爲典型鶺鴒類的波浪式飛行。甚馴服,受驚時作波狀低飛僅至前方幾米處停下。